卫大将军程务秘密上表为他申明冤屈,因此违反了太后旨意。程务一贯与唐之奇、杜求仁相友善,有人诬告说:“程务与裴炎、徐敬业串通谋反。”癸卯(二十六日),朝廷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在军中将他斩首,没收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死去,到设宴互相庆贺;又为程务建立祠堂,每次兵前都祭告祈求保。
太后以夏州都督王方翼与务连职,素相亲善,且废后近属,徵下狱,崖州而死。
太后因夏州都督王方翼与程务共事,一贯互相友善,又是已废黜皇后的近亲,因此召还投监狱,后来放崖州而死。
垂拱元年(乙酉、685)
垂拱元年(乙酉,公元685年)
[1],正月,丁未朔,赦天下,改元。
[1]季,正月,丁未朔(初一),唐朝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2]太后以徐思文为忠,特免缘坐,拜司仆少卿。谓曰:“敬业改卿姓武,朕今不复夺也。”
[2]太后认为徐思文对朝廷忠诚,特免予因受徐敬业的牵连而治罪,授任司仆少卿,对他说:“徐敬业改你的姓为武氏,现在朕不再取消它。”
[3]庚戌,以骞味守内史。
[3]庚戌(初四),唐朝任命骞味守内史。
[4]戊辰,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文献公刘仁轨薨。
[4]戊辰(二十二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文献公刘仁轨去世。
[5]二月,癸未,制:“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
[5]二月,癸未(初七),太后命令:“朝堂设置的登闻鼓和肺石,不必派人防守,有人击鼓或站在石上,就让御史接受诉状而后上报。”
[6]乙巳,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右肃政大夫韦思谦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6]乙巳(二十九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右肃政大夫韦思谦都任同凤阁鸾台三品。
[7]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数寇边,以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平为曲行军总,击之。
[7]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多次侵扰边地,唐朝任命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平为曲行军总,给予还击。
[8]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谅罢。
[8]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谅罢职。
[9]三月,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崔罢。
[9]三月,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崔罢职。
[10]丙辰,迁庐陵王于房州。
[10]丙辰(十一日),唐朝迁移庐陵王到房州。
[11]辛酉,武承嗣罢。
[11]辛酉(十六日),武承嗣罢职。
[12]辛未,颁《垂拱格》。
[12]辛未(二十六日),唐朝颂布《垂拱格》。
[13]朝士有左迁诣宰相自诉者,内史骞味曰:“此太后分。”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之曰:“缘坐改官,由臣下奏请。”太后闻之,夏,四月,丙,贬味为青州刺史,加之太中大夫。谓侍臣曰:“君臣同,岂得归恶于君,引善自取乎!”
[13]朝廷官员有被降职找宰相申诉的,内史骞味对他们说:“这是太后决定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之说:“因牵连罚改任官职,由臣下奏请。”太后听说后,夏季,四月,丙(初一),骞味降职为青州刺史,给刘之加官太中大夫,对边大臣说:“君臣同为一,哪能把不好的事情归于君主,好的事情归于自己。”
[14]癸未,突厥寇代州;淳于平引兵救之;至忻州,为突厥所败,死者五千余人。
[14]癸未(初八),突厥侵扰代州,淳于平领兵援救;军至忻州,被突厥打败,死五千多人。
[15]丙午,以裴居为内史。纳言王德真象州。
[15]丙午(疑误),唐朝任命裴居为内史。纳言王德真被放象州。
[16]己酉,以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
[16]己酉(疑误),唐朝任命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
[17]壬戌,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17]壬戌(疑误),太后命令: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都可以向朝廷自我推荐以求被任用。
[18]壬申,韦方质同凤阁鸾台三品。
[18]壬申(疑误),唐朝任命韦方质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9]六月,天官尚书韦待价同凤阁鸾台三品。待价,万石之兄也。
[19]六月,唐朝任命天官尚书韦待价为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是韦万石的哥哥。
[20]同罗、仆固等诸叛,遣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居延海以讨之,同罗、仆固等皆败散。敕侨置安北都护府于同城以纳降者。
[20]同罗、仆固等落反叛,唐朝派遣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征发河西骑兵居延海讨伐他们,同罗、仆固等都失败逃散。太后命令侨置安北都护府于同城,以便招纳他们中投降的人。
[21]秋,七月,己酉,以文昌左丞魏玄同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21]秋季,七月,己酉(初五),唐朝任命文昌左丞魏玄同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22]诏自今祀天地,祖、太宗、宗皆坐;用凤阁舍人元万顷等之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