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凡是狱的犯人,多以最重的刑罚,途的议论,或肯定或否定,陛下何不全召见罪犯,亲自责问他们的罪过!确实有罪的公开给予应得的刑罚,滥施刑罚的则严厉惩办主刑狱的官吏,使天下人都心服,人们都知政事和刑罚,那不是最尚的德就能够发扬光大吗!”
天授元年(庚寅、690)
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万象神,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以周、汉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国。
[1]十一月,庚辰朔(初一),冬至,太后祭万象神,大赦天下。开始用周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封周朝、汉朝王室的后代为“二王后”,舜、禹、成汤的后代为“三恪”,北周、隋朝皇帝的后代享受封国的待遇。
[2]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父姊之也。
[2]凤阁侍郎河东人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个字献,丁亥(初八),朝廷下令推行。太后自己命名为“”,改称“诏”为“制”宗秦客是太后堂姊的儿。
[3]乙未,司刑少卿周兴奏除唐亲属籍。
[3]乙未(十六日),司刑少卿周兴奏请废除唐朝帝室亲属的家族名册。
[4]腊月,辛未,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4]腊月,辛未(二十三日),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给鄂国公爵位。
[5],一月,戊,武承嗣迁文昌左相,岑长倩迁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为地官尚书。攸宁,士之兄孙也。
[5]季,一月,戊(初十),武承嗣升任文昌左相,岑长倩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除相职,改任地官尚书。武攸宁是武士哥哥的孙。
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甲午,儋州,籍没其家。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当权,宰相都对他们很谦让。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病在家,武承嗣、武三思前往问候,韦方质靠着床不行礼。有人规劝他不要这样,他说:“生死有命运安排,大丈夫怎能屈事奉太后的近亲以求幸免呢!”不久他便被周兴等人陷害,甲午(十六日),放儋州,查抄家产。
[6]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6]二月,辛酉(十四日),太后亲自在洛城殿考各地京应举的人。京应举的人参加殿试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7]丁卯,地官尚书王本立薨。
[7]丁卯(二十日),地官尚书王本立去世。
[8]三月,丁亥,特、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8]三月,丁亥(初十),特、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去世。
[9]夏,四月,丁巳,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
[9]夏季,四月,丁巳(十一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因曾荐举犯叛逆罪的人,被关监狱后死去。
[10]醴泉人侯思止,始以卖饼为业,后事游击将军元礼为仆,素诡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废,徙和州,壬午,杀其豫章王;贞亦族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邪耳。”太后悦,即以为朝散大夫、侍御史。他日,太后以先所籍没宅赐之,思止不受,曰:“臣恶反逆之人,不愿居其宅。”太后益赏之。
[10]醴泉人侯思止,起初靠卖饼谋生,后来给游击将军元礼当仆人,一贯诡诈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秋季,七月,辛巳(初七),李元名因此被废黜,迁移到和州,壬午(初八),死他的儿豫章王李;裴贞也被灭族。朝廷提侯思止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的人往往能当五品官,侯思止要求担任御史,太后说:“你不识字,怎么能担任御史!”回答说:“獬豸哪里识字,只能用角邪恶的人。”太后兴,即任命他为朝散大夫、侍御史。过些天,太后将早先没收的住宅赐给他,侯思止不肯接受,说:“我憎恶叛逆的人,不愿意居住他们的住宅。”太后更加赞赏他。
衡人王弘义,素无行,尝从邻舍乞瓜,不与,乃告县官,瓜田中有白兔;县官使人搜捕,蹂践瓜田立尽。又游赵、贝,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余人。擢授游击将军,俄迁殿中侍御史。或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敕弘义之。安仁不服,弘义即于枷上刎其首;又捕其,适至,亦刎其首,函之以归。过汾州,司公与之对,须臾,叱公下阶,斩之,枪揭其首洛,见者无不震粟。
衡人王弘义,一贯品行不好,曾向邻居讨瓜吃,邻居不给,便向县官报告说,瓜田中有白兔;县官派人搜捕,结果瓜田都被踩坏了。他又游历赵州、贝州,见乡间父老作佛事活动,便诬告他们谋反,结果杀死二百余人。王弘义被提为游击将军,很快又升任殿中侍御史。有人密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太后命令王弘义审讯他,王安仁不服,王弘义就在他着枷锁的时候砍下他的脑袋;又搜捕他的儿,他的儿恰好来到,他便也砍下他的脑袋,用盒
盛着带回。路过汾州,汾州司公和他一起餐,突然间,他怒喝公下台阶,砍下脑袋,用枪挑着洛,看见的人无不恐惧颤抖。
时置制狱于丽景门内,是狱者,非死不,弘义戏呼曰“例竟门”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言,路以目。或因朝密遭掩捕,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
当时太后的特别监狱设在丽景门内,被关这个监狱的,不死不能狱,所以王弘义戏称丽景门为“例竟门”朝廷官员人人自危,相见时不敢谈,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睛示意。有的朝时突然被秘密逮捕,因此每次朝前,总与家人诀别说:“不知是否还能再相见?”
时法官竞为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当时执法的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保持公平宽恕,被告发的人都说:“遇到来俊臣、侯思止一定死,遇到徐有功、杜景俭一定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