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六十一(5/10)

”当时人都耻笑他假装宽宏大度。

[8]丙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隋充镇海节度使,趣之赴镇,不得面辞;坐救李德裕故也。

[8]丙申(二十一日),唐文宗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隋为镇海节度使,同时命他尽快离京上任,不得向自己当面告辞。这是由于前此在王等人诬告李德裕时,他面为李德裕辩解的缘故。

[9]初,京兆尹河南贾,褊躁轻率,与李德裕有隙,而善于李宗闵、郑注。上巳,赐百官宴于曲江,故事,尹于外门下,揖御史。恃其贵势,乘,殿中侍御史杨俭、苏特与之争,骂曰:“黄面儿敢尔!”坐罚俸。耻之,求,诏以为浙西观察使;尚未行,戊戌,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9]当初,京兆尹、河南人贾情急躁轻率。他和李德裕有矛盾,和李宗闵、郑注关系亲近。上巳(三月三日),唐文宗在曲江举行宴会,招待百官。照以往惯例,京兆尹应当在门外下,向御史台官员行礼,然后门。贾依恃他的地位和权势,乘直接门。殿中侍御史杨俭、苏特和他争论起来,贾破大骂,说:“你们这些黄脸儿怎么敢挡我!”于是,因罪而被罚俸禄。贾觉得十分耻辱,请求任藩镇职务。文宗下诏,任命他为浙西观察使。尚未成行,戊戌(疑误),唐文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0]庚,制以日上初得疾,王涯呼李德裕奔问起居,德裕竟不至;又在西蜀征逋悬钱三十万缗,百姓愁困;贬德裕袁州长史。

[10]庚(二十五日),朝廷下制,鉴于文宗前不久刚刚患病时,王涯招呼李德裕去看望文宗病情,李德裕竟然不去。同时,李德裕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曾经征收百姓的赋税欠款三十万缗,导致百姓穷困。因此,贬李德裕为袁州长史。

[11]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外虽包容,内不能堪。李训、郑注既得幸,揣知上意,训因讲,数以微言动上。上见其才辨,意训可与谋大事;且以训、注皆因王守澄以,冀宦官不之疑,遂密以诚告之。训、注遂以诛宦官为己任,二人相挟,朝夕计议,所言于上无不从,声势赫。注多在禁中,或时休沐,宾客填门,赂遗山积。外人但知训、注倚宦官擅作威福,不知其与上有密谋也。

[11]当初,宋申锡被判罪贬官后,宦官更加骄横。文宗虽然外表不,内心却不能容忍。李训、郑注得到文宗信用后,揣摸了解了文宗的心思。于是,李训在给文宗讲读经典时,多次暗示文宗。文宗觉得李训很有才能,能言善辩,认为可以和他商议诛除宦官。同时考虑到李训和郑注都是宦官王守澄推荐的,估计和二人商议,宦官不会疑心,于是,把自己的意图秘密地告诉了二人。李训、郑注因此以诛除宦官为己任。二人相互依赖,昼夜商议对策,凡给文宗的建议,文宗无不采纳,声势喧赫。郑注经常待在中,有时休假在家,要求拜见他的人站满他的门前,贿赂他的财堆积如山。外面人只知李训和郑注依靠宦官的权势擅自作威作福,却不知他们二人和文宗密谋诛除宦官。

上之立也,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有功;王守澄抑之,由是有隙。训、注为上谋,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五月,乙丑,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悦。

当初文宗被拥立为皇帝时,右领军将军、循州兴宁县人仇士良曾经有很大的功劳。但他受到王守澄的压制,于是,二人产生了矛盾。这时,李训、郑注向文宗建议,提仇士良以便分割王守澄的权力。五月,乙丑(二十一日),文宗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守澄得知后很不兴。

[12]戊辰,以左丞王为尚书,判度支。

[12]戊辰(二十四日),唐文宗任命尚书左丞王为尚书、判度支。

[13]京城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民间惊惧,上闻而恶之。郑注素恶京兆尹杨虞卿,与李训共构之,云此语于虞卿家人。上怒,六月,下虞卿御史狱。注求为两省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不许,注毁之于上。会宗闵救杨虞卿,上怒,叱之;壬寅,贬明州刺史。

[13]京城长安盛传谣言,说郑注为皇上合制金丹,必须用小孩的心肝药,百姓为此而惊扰惧怕。文宗得知后十分恼恨。郑注向来憎恶京兆尹杨虞卿,于是,他和李训一起诬陷杨虞卿,说谣言于虞卿的家属。文宗大怒,六月,下令将杨虞卿逮捕,押在御史台狱中。此前,郑注曾经求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不许,郑注因此在文宗面前诽谤李宗闵。这时,正好李宗闵为杨虞卿辩解,文宗大怒,呵斥李宗闵。壬寅(初四),贬李宗闵为明州刺史。

[14]左神策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居中用事,与王守澄争权不叶,李训、郑注因之承和于西川,元素于淮南,践言于河东,皆为监军。

[14]左神策护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在中当权,与王守澄争权不和。李训和郑注乘机劝文宗任命杨承和为剑南西川监军,韦元素为淮南监军,王践言为河东监军。

[15]秋,七月,甲辰朔,贬杨虞卿虔州司

[15]秋季,七月,甲辰朔(初一),唐文宗贬杨虞卿为虔州司

[16]庚戌,作紫云楼于曲江。

[16]庚戌(初七),唐文宗下令在曲江修筑紫云楼。

[17]辛亥,以御史大夫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17]辛亥(初八),唐文宗任命御史大夫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李训、郑注为上画太平之策,以为当先除宦官,次复河、湟,次清河北,开陈方略,如指诸掌。上以为信然,任日隆。李训、郑注为文宗谋划革除朝廷弊政,收复失地,达到天下大治太平的策略,认为应当首先诛除宦官,其次兵收复河、湟地区,最后平定河北三镇。二人开陈方略,了如指掌。文宗认为言之有理,信日益隆重。

初,李宗闵为吏侍郎,因驸都尉沈结女学士宋若宪、知枢密杨承和得为相。及贬明州,郑注发其事,壬,再贬州长史。

当初,李宗闵担任吏侍郎时,曾通过驸都尉沈中女学士宋若宪和知枢密杨承和,因而被任命为宰相。等到李宗闵被贬为明州刺史时,郑注向文宗揭发了这件事。壬(初九),文宗再贬李宗闵为州长史。

著作郎、分司舒元舆与李训善,训用事,召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鞫杨虞卿狱;癸丑,擢为御史中丞。元舆,元褒之兄也。

著作郎、分司东都舒元舆和李训关系亲近,李训掌权后,推荐舒元舆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负责审问杨虞卿的案件。癸丑(初十),舒元舆被擢为御史中丞。舒元舆是补阙舒元褒的哥哥。

贬吏侍郎李汉为汾州刺史,刑侍郎萧浣为遂州刺史,皆坐李宗闵之党。

唐文宗贬吏侍郎李汉为汾州刺史,刑侍郎萧浣为遂州刺史。二人都是由于李宗闵的同党而被贬。

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这时,李训、郑注接连诬陷贬逐李德裕、路隋、李宗闵三位宰相,权势威震天下。于是,凡是过去对自己稍有恩德的人无不提,和自己稍有怨恨的人无不报复。

[18]李训奏僧尼猥多,耗蠹公私。丁巳,诏所在试僧尼诵经不中格者,皆勒归俗;禁置寺及私度人。

[18]李训奏称,现今僧尼太多,虚耗国家和百姓的财产。丁巳(十四日),文宗下诏,命各地测试僧尼,凡读经不合格者,一律遣归还俗。同时禁止再修建新的寺院和私自剃度百姓为僧尼。

[19]时人皆言郑注朝夕且为相,侍御史李甘扬言于朝曰:“白麻,我必坏之于!”癸亥,贬甘封州司。然李训亦忌注,不使为相,事竟寝。

[19]这时,人们都认为郑注很快会被任命为宰相,侍御史李甘在朝廷扬言说:“如果皇上任命郑注为宰相的白麻诏书颁布,我一定要在这里当众予以弹劾驳回!”癸亥(二十日),李甘被贬为封州司。不过,这时李训也妒忌郑注,不愿让他担任宰相,所以,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