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令大家颇意外且引为笑谈的假设,可是在一年内就用实验加以证明的人。”
“确实有这情况。譬如提
‘获得
免疫耐受
’的弗兰克·伯纳特【注】,学者有时还得靠运气。”
【注】澳大利亚人,因发现获得免疫耐受
(acquiredimmunologicaltolerance)荣获一九六〇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可惜没见过诺贝尔奖颁发给同一个学者两三次的情况,这也可以看诺贝尔奖世俗的一面。但事实上,真的有人能连续多次获得惊人的学术成就。”
“的确有这人,他们已经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天才了。”
“对于这人,我们不能简单地解释他只是比普通人走运而已。”
“那么御手洗君,你认为天才是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好!教授,我觉得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天才,是那些与自然界灵有
能力的人,这或许是解释天才的唯一答案了。”
“哦?!”
“自然界的灵告诉他问题的正确答案,所以他对此
信不疑。他先有结论,然后慢慢寻找理由。所以,这
人与常人相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研究工作。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三番两次地把自然界的秘密
给人类世界。”
“?就好像是人间的俊
青年被自然界的女神看中了似的。”
“自然科学这东西,正确地说就是个神话世界。”
“那么灵如何把资讯传递给人的呢?是通过耳语吗?”
“不,应该有个接收讯息的透明箱,箱
装着一盏灯。当拥有箱
的人提
某个假设时,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话,这盏灯就会亮起。”
“如果你所言属实的话,那么研究将会是件很快乐的事。”
“但是只有天才才有这箱
。很明显,
因斯坦就拥有这
箱
,所以他非常钦佩荷兰的自然崇拜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注】,这就是所谓的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注】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一生受宗教迫害。四十四岁死于肺痨病,最伟大的著作《理学》在其死后才
版.
“人的脑的确是一件奇妙的东西,看起来非常脆弱,但实际上非常
。脑
的神经细胞必须不断地分解
糖才能得以生存,所以只要切断五分钟的氧气供应,脑
就坏死了。”
“对,以生存方式来说,它只能通过氧化糖来获取能量,是一个略显呆板和单调的
官。”
“也就是说,一旦失去氧气、糖和能量,脑
就
上完
了。但我听朋友说过,有一名研究者将小老鼠的
与
分离,让
置于室温环境下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又把它移植至大老鼠的
,并接好血
。结果这名研究者的手指被小老鼠的嘴咬了一
。”
“哦!到这程度,老鼠的脑
还在活动吗?”
“为了撕咬的反
动作,至少大脑的延脑
分还有必要继续工作。也就是说,被认为相当脆弱的脑
,其实存在非常
的
分。要让老鼠的脑
完全死亡,大概要将
切下放置两个半小时才行。”
“可是这
实验的目的何在?”我一边回想不久前的黑暗坡事件【注】,一边问
。我觉得这
实验既残酷,又没有什么意义。
【注】见岛田庄司另一名作《黑暗坡人树》。
“这个嘛,是为了调查骨——包括咀嚼运动在内——的所有运动
于停止状态下的发育情况。”古井教授瞄了我一
后,作
如此说明。
“那么,对人也可以这
实验吗?”我再次提问
。
“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有可能造成脑死的逆转状态。未来的科技有可能使用电脑控制的机械式维生装置,让人的脑
能独立存活。但医生们也会参与到这样的实验当中,而当医学界认为‘脑死即人死’时,问题就来了。如果脑死亡,那么这个人从医学角度就被判定为死亡。而医生的目的如果是救活这个人的话,那么只需要救他的大脑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这个人算死还是算活?”
“在这状态下,切下来的人
应该与脊髓分离吧。”御手洗说
。
在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装着活生生人
的玻璃容
,就像
栽风信
的球
一样。人
被左右的金属支架撑住,置于玻璃容
的上方,断面浸在像生理盐
般的药
中,透明的
内不断升起气泡。垂挂在人
下方的许多
,则类似风信
的
须,与玻璃容
外的维生装置相连。人
突然睁开双
,开
说话。
“这确实是个问题。”
我从想象中回到了现实,发现说话的不是想象中的那颗人,而是古井教授。
“脊髓损伤的患者还是可以生存。不过,对于位脊髓完全损伤的人来说,损伤
位以下的运动和直觉功能就完全丧失了。移植的时候,要从哪个
度切断脊髓,就是手术者的选择了。我一直认为大脑是一
极其复杂的机
。文章给我的印象,与我所了解的众多病例截然不同。文章写得很
利,看得
作者
备一定的文化
平。但文章的内容非常荒谬,完全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这是怎么回事?是患哪
脑
障碍的人所写?真是考倒我了。完全是新手打的字,而且是从童年时代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