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的,凸的肚,老是背着的双手,和那微微仰起的下,翘着的仁丹胡,以及前累累挂着的徽章--那天场中,这后两件是他所独有的--都显他的份和骄傲。他在楼下左旁往来的徘徊着,似乎在督率着他的下。我不能忘记他。三第三人称七月A日,正式开会。社员全大会外,便是许多分组会议。我们知全大会不过是那么回事,值得注意的是后者。我因为也忝然的了国文教师,便决然无疑地投到国语教学组旁听。不幸听了一次,便生了病,不能再去。那一次所议的是采用他,她,牠案(大意如此,原文忘记了);足足议了两个半钟,才算不解决地解决了。这次讨论,总算详细已极,无微不至;在讨论时,很有几位英雄,本翻澜,妙绪环涌,使得我茅顿开,摇佩服。这不可以不记。其实我第一先应该佩服提案的人!在现在大家已经采用他,她,牠的时候,他才从容不迫地提了这件议案,真可算得老成持重,不敢为天下先,确遵老遗训的了。在我们礼义之,无论何,时间先生总是要先请一步的;所以这件议案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忽视,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尊崇,这就是所谓让德。且看当日之情形,谁不兴而采烈?便可见该议案的号召之力了。本来呢,新文学里的第三人称代名词也太纷歧了!既她伊之互用,又她它之不同,更有佢彼之,窜其间;于是乎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提案人虽只为辨起见,但指定的三字,皆属于也字系统,俨然有正名之意。将来也字系统若竟成为正统,那开创之功一定要归于提案人的。提案人有如彼的力量,如此的见解,怎不教人佩服?讨论的中心是在女人,就是在她字。人让他站着,也让它站着;所饶不过的是女人,就是她字旁边立着的那女人!于是辩论开始了。一位教师说,据我的经验,女学生总不喜她字--男人的他,只标一个人字旁,女的她,却特别标一个女字旁,表明是个女人;这是她们所不平的!我发的讲义,上面的他字,她们常常要将人字旁改成男字旁,可以见她们报复的意思了。大家听了,都微微笑着,像很有味似的。另一位却起来驳,我也在女学堂教书,却没有这情形!海格尔的定律不错,调和派来了,他说,这本来有两派:用文言的喜用伊字,如周作人先生便是;用白话的喜用她字,伊字用的少些;其实两个字都是一样的。用文言的喜用伊字,这句话却有意思!文言里间或有伊字看见,这是真理;但若说那些伊都是女人,那却不免委屈了许多男人!周作人先生提倡用伊字也是实,但只是用在白话里;我可保证,他决不曾有什么用文言的话!而且若是主张伊字用于文言,那和主张人有两只手一样,何必周先生来提倡呢?于是又冤枉了周先生!--调和终于无效,一位女教师立起来了。大家都倾耳以待,因为这是她们的切问题,必有一番当之论!她说话快极了,我听到的警句只是,历来加女字旁的字都是不好的字;她字是用不得的!一位他立刻驳,好字岂不是女字旁么?大家都大笑了,在这大笑之中。忽有苍老的声音:我看他字譬如我们普通人坐三等车;她字加了女字旁,是请她们坐二等车,有什么不好呢?这回真哄堂了,有几个人笑得睛亮晶晶的,泪几乎要来;真是所谓笑中有泪了。后来的情形可有些模糊,大约便在谈笑中收了场;于是乎一幕喜剧告成。二等车,三等车这一个比喻,真是新鲜,足为修辞学开一崭新的局面,使我有永远的趣味。从前贾宝玉说男人的骨是泥的,女人的骨是的,至今传为佳话;现在我们的辩士又发明了这个二三等车的比喻,真是媲前修,启迪来学了。但这个二三等之别究竟也有例外;我离开南京那一晚,明明在三等车上看见三个她!我想:她她她何以不坐二等车呢?难客气不成?--那位辩士的话应该是不错的!1924年7月14日,温州。(原载1924年《时事新报》副刊《文学周报》第130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