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曹品人录:二天才与蠢才(3/4)

动。他们要反对曹,先得担反对皇帝的风险。即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也远不如曹直接用皇帝的名义下诏来得便当,来得理直气壮。比如后来袁绍要打曹,沮授和崔琰便都说“天在许”攻打许昌“于义则违”诸葛亮也说曹“挟天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曹捷足先登,占了个大便宜。

袁绍后悔之余,又想一个补救办法。他以许昌低、洛残破为由,要求曹把献帝迁到离自己较近的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试图与曹共享这张王牌。这可真是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曹里好笑,却一本正经地以献帝的名义给袁绍下了一诏书,责备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没见他师勤王,只见他不停地攻击别人。袁绍偷不着蚀把米,油没捞到,反倒挨了一顿训,真是浑气都不打一来,却也只好忍气吞声上书为自己辩解一番。袁绍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大大输了一把。

于是,当曹以献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时,袁绍便拒不接受。因为太尉虽然是全国最军事长官,三公之一,地位却在大将军之下。而此刻的大将军不是别人,正是被他看不起的曹。因此袁绍气愤地对人说,曹早就死过好几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现在倒打着天的旗号命令起我来了,什么东西!这就十分小家气和小心儿了。反倒是曹大度,知此时不可同袁绍翻脸,便上表辞去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袁绍这下以为得了面和甜,才不闹了。其实,袁绍不在朝中,他的号令也不了自己的辖区范围,当大将军与小将军没什么两样。何况,这职位是曹来的,也没什么面,反倒显得自己小气。

却面都占全了。当然,献帝也得到了不少好。到许昌之前,献帝和朝官们已经与叫差不太多。当时在洛,尚书郎以下的官都得自己去挖野菜吃,有的竟活活饿死或被兵杀死。曹却大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而且在这些事时,非常地细心,很像一个家的样。更重要的是,献帝已不用再离失所,不用再像一件奇货可居又一文不值的东西在一个接一个人的手上倒手转卖,不用担心害怕随时会被废黜、杀害。他有了一个保护神,可以过安生日了。虽然傀儡的日很可怜,这皇帝当得也很窝,但要是落到袁绍那帮人手里,只怕更惨。显然,曹和献帝成的,是一笔双方都有利可图的政治易,曹实在不简单。

的政治才能早就表现来了,只是大家看不见。

汉末政坛上,开始大家比较看好的是袁绍。袁绍人长得漂亮(有姿貌威容),对人也不错(能折节下士),人缘也好(士多附之)。因此,当各路诸侯决定成立盟军讨伐董卓时,他便被公推为盟主。

其实袁绍徒有其表。公元189年,灵帝去世,留下十四岁的儿刘辩和九岁的儿刘协,本控制不了局势,政局立即失去平衡。一场权力和利益的再分势所难免,而此类动作又向来是通过廷政变和谋诡计来完成的。谁心狠手辣,谁就可能占便宜。所以大将军何杀掉宦官目之一的蹇硕后,袁绍便劝他一不二不休,脆把宦官统统杀掉,斩草除。然而何却很为难,因为他的妹何太后不同意。何太后因当年毒杀刘协的生母王人,差被灵帝废掉,多亏宦官求情才过了关,现在当然也不肯对宦官下手。于是袁绍又给何主意,劝他多召四方猛将,尤其是并州牧董卓京,以威太后。这实在是馊主意。连老百姓都知“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是董卓这样的凶神?只怕是引狼室。更何况本就没有必要。曹就说,要解决宦官问题,只要诛杀几个为首的元凶就行了。这是只用一个狱吏就能办到的事“何必纷纷召外将乎”?结果,董卓还没京,何就先成了宦官们的刀下鬼。董卓一京,皇帝也废掉了,太后也毒死了,洛变成了一片火海,一片废墟,这都是袁绍的好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