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武则天:三血染的皇冠(3/5)

业作为“皇唐旧臣,公侯冢”既“奉先君之成业”又“荷本朝之厚恩”当然不能见死不救,坐视不。这才“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举起正义的旗帜,集结起除妖的武装。这是何等大的力量啊!“南连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这又是何等威武的军队啊!“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这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以此制敌,何敌不摧),这样的军队是所向无敌的(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岂止是胜利在望,简直就已然胜利。不信“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确实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彩的一篇檄文,端的写得义薄云天,气壮山河,据说连武则天读了也拍案叫好,认为这样的人才居然没被发现,实在是 “宰相之过”徐敬业的叛军自然也沾光成了仁者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可惜,批判的武并不能代替武的批判。徐敬业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本就不是王朝天兵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其实,徐敬业的败迹早在骆宾王的檄文中就已显来。徐敬业在檄文的结尾许愿说:“凡诸爵赏,同指山河。”意思是说我徐某向大家保证,只要诸位参加我的行动,那么,事成之后,所有的爵位封赏,现在就可以指着山河为信。如此气,似乎这大好河山,此刻就已经是他徐敬业的了,岂非狂妄之极,骄兵必败?别说此刻胜败还尚不可知,即便将来胜利了,那官爵也不该你徐敬业来封,那恩荣也不该你徐敬业来赏。从理论上讲,这应该是皇上的事。徐敬业以皇上的气说话,岂非正好暴了自己想称王称帝的狼野心?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如果说还多少有胜利之可能的话,那就是占了一个“义”字。现在既然以利代义,丢了政治资本,就只有自取灭亡。

事实上徐敬业败就败在这里。军师魏思温曾对他说,我们既然是以匡复唐室、勤劳王事为号召,就该直取洛,争取天下人的群起响应。然而徐敬业却抵挡不了所谓“金陵王气”和据地称王的诱惑,不肯北伐而要东征,结果一败涂地,在逃往丽的途中被下杀死。他只闹腾了四五十天便败名裂,只能说是活该。

就在武则天取消徐敬业姓李资格的前一天,即嗣圣元年十月十八日,宰相裴炎被斩杀于都亭。他的死,也冤也不冤。

裴炎是以谋反罪被杀的。证据是他曾与叛骆宾王私下接,并与徐敬业有书信来往。据说,骆宾王为了策反裴炎,曾编造民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并解释说:“绯衣”即裴“一片火,两片火”即炎“小儿”即隆(裴炎的字)“当殿坐”自然是当皇帝了,因此激起了裴炎的反心。又据说裴炎给徐敬业的信中只有“青鹅”两个字,被武则天猜谜底,是“十二月(青),我自与(鹅)”也就是裴炎将于十二月在朝廷发动政变,以应扬州军事。总之,照这些说法,裴炎的谋反,既有犯罪动机,又有犯罪事实,铁证如山,不容狡辩,该杀。

其实,裴炎与徐敬业并不是一路人。他对徐敬业这个人和徐敬业要的事都有所警惕,并不想掺和去。徐敬业的目的是推翻武氏,自己称王;裴炎的目的则是退太后,还政睿宗。他们在倒武这一上有共同之,但分歧则更大。裴炎反对搞武装叛,更不想让徐敬业成什么气候。他的打算,是和程务一起,对武则天行“兵谏”就像“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那样。只不过张、杨搞成了,裴、程没搞成。没搞成的原因是运气不好。他们的计划,原本是打算趁武则天游龙门时“以兵执之”政权。只是因为天不作,大雨不止,这个计划一直无法实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