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晁错为什么不得人心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政见不和。他主张削藩,其他人主张不动——“不同,不相与谋
这里顺便要说一下申屠嘉这个人,他可不是小人。我们去看史书对申屠嘉的评价,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廉洁的清官,有个说法叫“门不受私谒”什么叫“门不受私谒”?就是他在自己家里是从不接待客人的。其他的官员你不要到我家里来谈事,有事咱们上朝,到办公室去谈。袁盎曾经找过申屠嘉,申屠嘉说,袁公有什么事吗?公事明天到办公室找办事员谈,如果是私事,本丞相无私事,清官嘛。由这件事情而来,申屠嘉在这个朝廷当中威望是很的。晁错你得罪了申屠嘉,你就同时得罪了一批正人君,比方说后来联名上书要杀晁错的廷尉张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也是个大好人。廷尉我不是说了吗,是司法长兼最法院院长。张欧他办案有一个原则,就是拿了判决以后,他要先看,看了以后,如果他发现这个案有疑,比方说证据不足、程序不对,就要发回去重审;如果上来的案卷左看右看都挑不病,那是证据确凿,这个人也确实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能赦免他了,那张欧会亲自到监狱里去宣读判决书,着泪,是一边哭一边读,说你犯了什么滔天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好酒好伺候,你就上路吧。张欧是这么一个人,你想这样一个人都主张杀晁错,晁错得罪人得罪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个被晁错惹的人是当时的丞相申屠嘉。申屠嘉被惹了以后,找了个碴就要杀晁错。找了个什么碴呢?晁错不是当了内史吗?那就是首都的市长了,内史有一个办公机构叫内史府,内史府有一个门朝东边开,晁错觉得这个门朝东边开,不方便,他就在南边开了一个门。南边是什么?南边是太上皇的庙,从南边开一个门就得把太上皇的庙的外围墙打一个。申屠嘉想,好家伙,太上皇上动土啊,大不敬!于是找人商量着说,我们明天上朝的时候弹劾他。不知这个消息怎么就走漏了,晁错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去见汉景帝,把情况都说了。汉景帝说,这个事情朕给你主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上朝,丞相申屠嘉就把这个事提来。汉景帝说,哎呀,这个事儿朕知了,这个晁错他是在太上皇庙的墙上开了一个,不过那个墙不是内墙,那是外墙。晁错他开的是最外面的那个,没戳到里面去。外面那个地方是什么的呢?是安置闲散官员的,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后汉景帝说了一句最关键的话:这个事是朕让他的。申屠嘉没有话说了,回到家里吐血而死。这就是说,晁错刚一上台就气死一宰相。
申屠嘉是什么人啊?申屠嘉是跟着祖刘打天下的功臣啊!这样的人都搞不掂晁错,还有谁能摆平他?晁错——我们可以想像得——他在朝中更加是恃骄人,不把别人放在里了。
我们知中国古代的政治,在官场上都有一整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矩,一般情况下都得因循守常。汉代政治在武帝以前是以家的治国理念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张清静无为,主张一动不如一静,主张以柔克刚。总而言之是不喜折腾。这是第一个特。
府里面不过个舍人、门大夫、家令,并不是什么职权很大的、很重要的官员,只不过喜发发议论而已,大家就已经不喜他了;一旦他中枢,担任重要职务,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果然,汉文帝驾崩,汉景帝继位以后就重用晁错——因为汉景帝觉得晁错是一个智,所以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晁错为内史。内史是个什么官呢?内史负责的是京城地区所有的行政工作,相当于现在一个首都的市长——所以晁错是越过了副级,直升正级。这样一来,晁错恐怕是有得意忘形,至少是有趾气扬了。仗着汉景帝信任他,不停地提意见,不停地提建议,今天要改这个,明天要改那个…汉景帝是言听计从,一一采纳他的意见,这一下得朝中的其他大臣就不太兴了。
第二个特呢,汉初的那些级官员基本上都是贵族或者功臣,有的是当年跟着刘一起打天下的,虽然能力不一定很,但是熬熬年也就慢慢地熬上来了,所以大家对于像晁错这样一个靠着能言善辩、夸夸其谈就青云直上的家伙很是看不上。那么,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他呀,应该夹起尾人。可他不,今天个主意明天个主意,像“搅屎”搅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大家对他也就忍无可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