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什么叫“士”呢?我这里给大家看的,就是现在我们知
的最早的一个“士”字——战士的“士”这个字,最早就是这个字形。从这个字形看,很清楚的“士”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他的
发梳起来,上面用一
,把
发串起来,这就是“士”所以“士”的本意就是成年男
,特指未婚的成年男
。
这样看来,袁盎他不可能是一个小人。
实际上,袁盎这个人,无论在朝廷当中,还是在江湖当中,都有崇的威望。汉文帝时期有一个有名的大法官叫张释之,张释之判决所有的案
都是依法办事的,就是说
照当时的律条,规定是一个什么样的
分,他就给一个什么样的
分——为了这个事他曾多次
撞汉文帝。这个人是谁发现的?袁盎,张释之是由袁盎发现以后推荐给汉文帝的。
袁盎不但不是小人,而且是真正的“士”堪称“无双国士”那么“士”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
长
而汲黯这么一个人最佩服的人是谁呢?是袁盎,汲黯最敬佩的就是袁盎的为人。我们知“
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汲黯这样的人最敬佩袁盎,袁盎还会是小人吗?所以说袁盎不是小人。
古时候一个男成年的标志就是这个——把
发梳起来然后
上一
。我们知
,在清代以前汉民族是留全发的,人的一生只剪一次
发,就是
生三个月以后——大概是百日,或者不一定是百日,是一个吉日,三个月以后的吉日——剪一次
发,就是把胎
剪掉。这一天母亲就抱着孩
来到父亲面前,由父亲抚摸着孩
的
,给他起一个名字——这个仪式叫
命名礼,就是说从此这个小孩有名了,表示承认他来到了人间,加
了我们家族。然后这个小孩
的
发就继续长,长长以后不再剪了,从当中齐眉
往两边分,这个叫
“两髦”所以这个小孩
也叫“童髦”
发再长长以后,就开始往两边盘,男孩
盘在两边,要盘成一个兽角的形象,即野兽的两只角,这个叫
“总角”所以儿童时代也叫“总角之时”;女孩
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这个形状像什么呢?像一个树桠,所以小女孩叫“丫
”
汉武帝时代也有一个有名的清官,一个很正派的官员,叫汲黯。汲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他在皇帝面前从来都是说实话的。他曾经非常直言不讳地批评汉武帝,那话说得非常重,他说“陛下内多而外施仁义”——说皇帝您这个人内心
有很多很多的
望,说得好听叫“雄才大略”说得不好听就叫“好大喜功”说得再难听一
就是“贪得无厌”——您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外面还装
一副仁义的样
,您能
尧舜之君吗?这个话说得非常重。另外他还有一个话也说得非常直。因为汉武帝亲政以后他要提
自己的人,就是那些赞成他的治国理念、赞成他的政治路线的人。他从基层把他们迅速地提
起来,把以前朝中的那些老人逐渐排挤
去。所以,很多
很低很差的人青云直上,坐直升飞机似的、坐电梯似的往上升官。汲黯又去跟汉武帝说了,陛下用人怎么跟堆柴火似的,堆柴火就是后面来的反而放在上面——“后来居上”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汲黯是这么一个耿直的人,汉武帝这样一个皇帝对汲黯是非常敬重的。我们知,汉武帝的亲信大司
卫青的地位是非常之
的。卫青到
里见汉武帝,汉武帝可能会坐在
桶上接见他——当卫青求见的时候,如果汉武帝正在上厕所,那来来来,坐在
桶上就跟他谈话;丞相公孙弘,就是总理,职位很
的了,如果他求见汉武帝,还要先问一问是什么事儿,如果没有什么事,就是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汉武帝即便衣冠不整也就接见了。但如果手下说汲黯求见陛下,汉武帝则要说“等一会儿,我把衣服穿好”一定要把衣服穿好,把帽
好,衣冠楚楚,才跟汲黯谈话。这就是汉武帝给汲黯的最
礼遇。
袁盎在当吴国丞相的时候,手下有一个人和他的婢女——就是他的丫鬟——两个人好了。现在我们的说法就是“相
”但是在过去这个是不行的,
过去的说法就叫“私通”袁盎知
了以后装糊涂,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照旧信任他的这个下属。后来有人就跟他这个下属说,你小
不要太得意了,老爷已经知
了。于是这个下属就畏罪潜逃。袁盎听说以后,骑上
把这个下属追了回来,说,你不要走,我把这个丫鬟赐给你,你们两个正式结合吧。为此这个人是非常
激袁盎的。后来袁盎
使吴国的时候,被吴王刘濞扣在军营里面准备杀
,赶巧看守袁盎的军官就是这个人。他在晚上跑到关押袁盎的地方,把周围的士兵用酒都
醉了,然后对袁盎说,大人,你是我的恩人,现在跟我走吧——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就真实地表现了这个情节。